文/清歌向暖
01
崇祯二年(1629年)十二月初二日,北京城。
凛冽的寒风呼啸着,刺骨的寒意弥漫在空气中。
大内太监车天翔身着黑袍,在广渠门外的明军大营里,郑重其事地宣读了蓟辽督师袁崇焕的“罪状”:
“袁崇焕背叛职守,仗恃权势遮掩过失,借卖粮食谋私,图谋叛逆而处斩帅令;任由敌军长驱直入,兵力顿挫不战,援军集结后竟全数解散,兵薄城下时更私下携带喇嘛,坚决要求入城。诸多罪行累累。命刑部会同官员施以磔刑,家属十六岁以上一律处斩,十五岁以下则分配给功臣家奴役。现仅将其妻妾、子女及同族兄弟流放两千里之外,余者皆不再追究。”
消息一出,驻守关宁军的将士们顿时哗然。
展开剩余88%他们心中满是愤怒:这些爷们儿远赴北京就是为了勤王,刚经历数场鏖战,成功解围京城,如今领袖却被冠以卖国贼之名,关押入狱;承诺的粮饷也被断绝。
“干不下去了!”
“绝不服从了!”
杨士聪在《玉堂荟记》卷二记载:
“袁既遭执,辽东兵士溃散者众,皆言:‘督师忠心尚不能自保,吾辈在此何为?’”
随即,关宁军一万五千余人,在祖大寿的率领下,当夜拔营北返。
(说是祖大寿带头,倒不如说是他们群起裹挟了祖大寿)
十二月初三,关宁军经过通州城下。
此时,袁崇焕的旧上司、兵部尚书孙承宗正在通州,得知守军报告,面色骤变。
他急忙派人安抚士兵,但关宁军根本不理会。
又派遣使者奔赴京城打探情况,终于明白原因为袁崇焕被捕。
孙承宗当机立断,派遣游击将军石柱国带骑兵迅速追赶,试图挽留关宁军回防北京。
毕竟,此刻大明的野战军力稀薄,能与皇太极抗衡的也只有这些忠勇士兵了。
然而关宁军行进迅速,石柱国仅追至其后卫。
后卫误以为朝廷派来捕杀,纷纷结阵自卫,石柱国无奈只能折返。
孙承宗不死心,隔两天又派人追击,结果依旧无果。
关宁军的心已凉透:
“主将既被斩,城上又将以大炮尽歼我军,故不得不走至此地步。”
02
关宁军骤然撤退,北京城内流言四起。
坊间甚至传言祖大寿已私通后金,即将反戈一击。
崇祯对此忧心忡忡。
大学士成基提议,派袁崇焕写手书招抚祖大寿。
毕竟关宁军如同一头受伤的猛虎,随时可能反扑,唯有袁崇焕能驾驭这群兵士。
崇祯听闻此言,陷入尴尬:
一方面,袁崇焕刚被捕,不便轻易释放;
另一方面,自己又不愿亲自出面。
这场面,令他颜面扫地。
幸好,朝中大臣早已心领神会。
九卿等官员下班后齐聚诏狱,纷纷劝说袁崇焕书写信函劝祖大寿回防。
面对劝言,袁崇焕一句话驳回:“皇上不明旨,我这样的罪臣怎敢插手国事?”
他心中满是愤懑与无奈。
此时,兵部职方司郎中余大成站出,语重心长道:“袁公忠诚报国,肩负辽东安危,天下人皆敬仰你的大义!若有利国家之举,做臣子的当不计个人名声。皇上虽未明言,意图已然昭然。袁公请三思!”
听此言,袁崇焕感动得泪如雨下,挥笔疾书。
崇祯得信,立命兵部传送。
同时命孙承宗移镇山海关,防范关宁军变故,并赴前线安抚军心。
经过孙承宗多方努力,加之袁崇焕亲笔信函与朱由检既往不咎的圣谕,祖大寿及关宁军心头大石落地,遂奉命回京协防皇太极。
然而,局势却骤然发生逆转……
03
自十二月初一解除北京围困后,皇太极开始在京郊展开“徒步旅行”——后金军从南海子向西推进,接连攻占良乡、房山、固安,甚至大摇大摆派人到房山祭祀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陵寝,表现得极为从容。
半个月悠闲后,皇太极率军北上。
十二月十六日夜,在卢沟桥大败明军十五千人。
俘虏透露,永定门驻扎有满桂麾下四万余兵力,乃京城最重防线。
但无袁崇焕和关宁军护卫,皇太极无所畏惧。
大军随即转战永定门外。
翌日破晓,数万八旗大军猛攻满桂军。
令人惊讶的是,尽管明军炮火连天轰击,后金军却“无一伤亡”。
反观明军,武经略满桂、副将孙祖寿阵亡,总兵麻登云、黑云龙被俘,四万兵力全军覆没。
《满文老档》记载:
“我军不畏劳苦,十旗行营齐声呼喊前进。斩杀明军官员满桂、孙祖寿、副将及游击等三十余人,俘获黑云龙、麻登云等多名将领。明军发炮如雨雪,我军进击无一死者,实乃天佑。”
明方记录显示满桂与后金军交战于良乡。
双方记载一致,均描述后金军无损失而明军全军覆没。
《文文肃公日记》记载:
“十八日上朝,仍以为胜负相当,午后始知真相。满桂、孙祖寿尽皆被杀,无一生擒。明军惨败,士气短浅。然士大夫怡然自若,小民亦皆安定,此情难解。”
04
明军主力覆灭,永定门一役胜利令后金军上下士气高涨。
皇太极趾高气扬,顺时针环绕北京城南郊再度“游览”,途经广宁门、西便门直抵德胜门,所过之处烧杀抢掠无度。
明军却退守城中,不敢出战。
数日后,皇太极派遣阿巴泰、济尔哈朗率三千兵马前往通州侦察。
后金打算在关内设立几个办事处,方便日后频繁出入北京,同时为日后南北夹击山海关作准备。
皇太极在地图上圈定遵化、永平、迁安、滦州为关键据点。
十二月二十七日,后金军分两路进军通州:
南路由豪格、岳托率四千人,攻占香河,知县任光裕战死,继而攻下玉田,肆意掠夺;
北路由皇太极亲率,在蓟州遇上从山海关赶来的五千援军,双方激烈交锋,互有伤亡。
随后皇太极大军东进,于榛子镇与南路军会师,马不停蹄直扑永平。
正月初四抵达永平城下。
后金军历来不擅长攻城,此番亦无奸细内应。
但永平守军操作失误引发火药爆炸,半日内城池陷落。
永平知府张凤奇、兵备道郑国昌、推官罗成功、千总牛星耀、仇耀光、张学闵、胡承柞及生员罗世杰等统统战死。
忠臣自古有,叛逆亦多。
卢龙知县张养初、兵备道白养粹、副将孟乔芳、杨文魁等二十余人选择投降。
皇太极喜不自胜。
为稳固蓟东基业,决定“以汉制汉”,任命白养粹为巡抚管理永平,孟乔芳、杨文魁继续为副将,代军前驰驱。
一众投降者跪拜皇太极,齐声呼喊“万岁”。
05
占领永平后,皇太极胃口大开,志在吞并山海关,打通关外与关内的联系。
崇祯三年(1630年)正月初七,皇太极留济尔哈朗等万余兵守城,自率主力进攻山海关。
但在抚宁及山海关遭遇明军顽强抵抗,后金军遭重创,被迫撤退。
皇太极急于在蓟东立足,山海关攻坚受阻,战略目标受限。
遂转而巩固永平,同时招降纳叛。
先后收服建昌参将马光远、台头中军孙承业、迁安知县朱云台、滦州革职守备李继全等人。
山海关西北有石门、台头、建昌三城,西南有抚宁、昌黎、乐亭三城
发布于:天津市亿融配资,配资交流平台,旭胜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