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 | 米勒尔的猫
编辑 | 米勒尔的猫
隋朝末年,隋炀帝杨广的暴政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百姓的疾苦。杨广好大喜功,且极度昏庸残暴,不仅压迫百姓,还频繁发动战争,致使民众生灵涂炭。在这种局势下,农民起义如雨后春笋般爆发,徐世勣也在其中崭露头角。年仅17岁时,他便加入了瓦岗军,随后跟随李渊南征北战,最终在唐朝建立后,成为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的一位——英国公。
展开剩余85%然而,在临终时,徐世勣留下了一句令人深思的遗言:“若后代出高人,务必要杀,不然必造反。”这一话究竟暗藏何意?它是否最终得到了应验?让我们从徐世勣的生平中去探寻答案。
徐世勣,本名李勣,字懋功,曹州离狐人。徐家本是富贵之家,父亲徐盖为人仁爱,慷慨解囊,深得民心,因此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威望。尽管是出生在富贵家庭,徐世勣从小便显露出叛逆的性格,早在十岁时便开始广交江湖豪杰,流连于刀光剑影的世界。他在《资治通鉴》中曾回忆道:“我年十二三时为亡赖贼,逢人则杀。十四五为难当贼,有所不惬则杀人。十七八为佳贼,临陈(阵)乃杀之、二十为大将,用兵以救人死。”
公元611年,隋炀帝杨广巡游江都时,约有近千条龙舟随行,几百名侍女赤脚绕舟拉纤,这一奢华的景象无不显示出杨广的铺张浪费。隋炀帝不仅享乐成性,在军事上也是个极为好大喜功的“战争狂人”。公元614年,他第三次出征高句丽,欲以此战争彰显隋朝的武力。然而,战争的后果却使百姓陷入了更加深重的苦难之中。此次战争中,隋朝征召了大量民夫,数以万计的人在艰苦的劳役和激烈的战斗中丧生,隋朝经济也因而遭受重创。民众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,农民起义的火种也因此蔓延开来。
最早发起起义的是长白山的“知世郎”王簿。紧随其后,翟让在河南瓦岗寨举起了反旗,掀起了更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。在起义浪潮的推动下,隋朝的命运也逐渐走到了尽头。
瓦岗寨的起义发生时,徐世勣已年满17岁,处在一个充满热血的年纪。眼看隋朝动荡不安,徐世勣深知这一局面注定无法长久,于是他找到自己的父亲李盖,言辞激烈地说道:“暴隋将亡已成定局,我们何不趁机投奔瓦岗,推翻暴隋?”李盖听后,欣然同意了他的提议。于是,徐世勣带着百余名农家子弟加入了翟让的起义军。随着徐世勣的加入,瓦岗寨的军队规模一度扩展至近千人,但随之而来的则是军队粮草的严重短缺。为了筹集资金,单雄信不惜将家底悉数捐出,但依然不足以满足军队的需求。
眼看着起义军一度陷入困境,翟让开始带领部队进行劫掠,虽然此举带来了财富,却也损害了起义军在百姓心中的形象。徐世勣得知后,急忙劝阻翟让:“穷人去抢劫穷人,又能捞到多少油水呢?不如去大运河附近,隋炀帝正在开凿京杭大运河,去那里劫击官船,定能赚个盆满钵满。”翟让听后,豁然开朗,采纳了徐世勣的建议。于是,起义军迅速转向大运河沿线,展开了对隋朝官船的打击,收获了大量兵器和粮草。附近的百姓也听闻起义军劫富济贫的事迹,纷纷前来投奔,起义军的士气因此大振。
随着财政问题得到解决,起义军的规模不断壮大,很快就发展到了一万余人,战斗力也在各部义军中名列前茅。徐世勣因此受到翟让的重用,逐渐成为了翟让身边的得力将领。与此同时,李密的身影也悄然出现,他正暗中寻求加入各起义军的机会。
公元613年,杨玄感在黎阳发动政变,但失败后被隋军击败,李密也被抓捕。然而,李密并未轻易屈服,他利用财物贿赂守卫,在被押解的途中成功逃脱。此后,他开始游说各地起义军,最终决定投奔瓦岗寨。徐世勣得知李密的意图后,建议翟让接纳他入伍。然而,翟让对此犹豫不决。李密出身显赫,曾是隋朝的上柱国将军,这样的名门之后加入,难免会在未来引起权力争斗。翟让将此忧虑与单雄信和徐世勣谈及,然而,徐世勣认为,李密才华出众,且有深厚的政治和军事见识,加入瓦岗军后必定能为起义军带来巨大的益处。经过深思熟虑,翟让最终同意接纳李密。
李密的加入,的确为瓦岗军带来了新的动力。李密凭借过人的智慧和魅力,迅速吸引了大批兵员。与此同时,起义军的战斗力和影响力也随之进一步提升。
公元616年,隋炀帝杨广南行前往江都,临行时为了镇压瓦岗军,任命名将张须陀为荥阳通守。张须陀与瓦岗军有着许多交战经历,因此一直是瓦岗军的强劲对手。当翟让得知这一消息后,忧心忡忡,认为自己无法与张须陀抗衡,便提出以攻代守的策略,拒绝与张须陀展开正面交锋。徐世勣对此深表反对,他坚信主动出击才是最好的策略:“固守乃下策,主动出击方为上策。张须陀骄纵跋扈,虽勇却无谋,智取足矣。”
翟让最终决定听从徐世勣的建议,亲自带领军队发动攻击,成功在荥阳大海寺打败了张须陀,瓦岗军从此一战成名,攻势如破竹。617年,翟让将指挥权交给李密,由李密建立了新的政权——大魏,并自称魏公。然而,随着李密的权力逐渐膨胀,他的性格也变得越来越专横,甚至最终设计杀害了翟让。徐世勣在得知翟让被杀后,深感痛心,并意识到自己未能识破李密的野心。他虽然被李密留用,却在伤愈后选择请辞,前往黎阳驻扎。
公元618年9月,瓦岗军与王世充部在北邙展开激战,最终遭到失败。李密带领着剩余的部队投奔了李渊,曾经雄伟一时的瓦岗军自此走向了分裂与解体。
发布于:天津市亿融配资,配资交流平台,旭胜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